導讀:由于溫室栽培是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進行,因此生產者對環境的干預、控制和調節能力與影響,比露地栽培要大得多。在溫室中管理的重點,是根據作物及對環境條件的要求,通過人為地調節控制,盡可能使作物與環境之間協調、統一、平衡,人工創造出適宜作物生長發育的最佳綜合環境條件,從而實現蔬菜、水果、花卉、溫室栽培的優質、高產、高效。
影響作物生長的最重要因素有:溫·光·水·氣·肥
溫度是影響作物生長發育最重要的環境因子,它影響著植物體內一切生理變化,是植物生命活動最基本的要素。與其他環境因子比較,溫度是溫室栽培中相對容易調節控制的環境因子。冬季時,可以利用供暖系統來提高溫室的溫度。
光照是日光溫室的熱量來源,也是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能量來源。植物的生命活動,都與光照密不可分,因為其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,是通過光合作用制造出來的。日光溫室是以日光為惟一光源與熱源的設施,所以光環境對溫室生產的重要性是處在首位的。而在陰天時溫室中的光照無法滿足植物的需求,這樣就可以依靠植物補光系統來給植物補充光照。
溫室生產期間的土壤水分主要依賴于人工灌溉,因此土壤濕度只能由灌水量、土壤毛細管上升水量、土壤蒸發量以及作物蒸騰量的大小來決定。水汽在棚膜上凝結后,水滴會受棚膜彎曲度的限制而經常滴落到相對固定的地方,因而造成溫室土壤水分的相對不均勻性。
隨著設施園藝向現代化、工廠化方向發展,要求采用機械化自動化灌溉設備,根據作物各生育期需水量和土壤水分張力進行土壤濕度調控。使之達到節約用水和高效利用的目的。
由于溫室內是一個封閉環境,空氣流動性差,其氣體構成與露地也有較大差異:
二氧化碳(CO2)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原料,一般露地大氣中CO2含量約為0.03%,而植物所需CO2濃度可達0.1%,如果可以提高空氣CO2濃度至0.1%,則作物的光合速率可提高一倍。日光溫室內CO2濃度,在太陽升起后,隨著時間的推移急劇下降,并呈現降低的總體變化,期間因風口的開關而有所起伏。日出時,溫室中的CO2濃度最高,隨著光照強度的加強,CO2濃度迅速下降,約3個小時左右降至最低點,甚至低于大氣中CO2濃度含量,之后降低速度趨于平緩。15時左右,隨著光合速率的降低,CO2消耗的減少以及作物和土壤呼吸釋放出CO2,溫室中CO2的濃度又呈現逐漸升高的變化。
若能增加空氣中的CO2濃度,將會大大促進光合作用,從而大幅度提高產量,稱之“氣體施肥”。露地栽培難以進行“氣體施肥”,而設施栽培因為空間有限,可以形成封閉狀態,進行“氣體施肥”并不困難。
液態施肥是解決土壤肥料分布不均的有效措施,液態肥料(即水溶肥)的應用可以配合節水灌溉實現水肥一體化,既省水又省肥,同時又有利于作物吸收。溫室的環境條件不適合大水漫灌,水肥一體化的方式能夠在節水的同時節省肥料,降低成本。
以上內容希望對農業朋友有所幫助!